大滇有機食品的小青柑預訂已經發布,有機食品團隊正在有序安排產品制作,生產即將進入各個重要的環節,這些看似尋常的環節,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品質,其中一環是關于樣品測試。
作為廠家,我們留存了之前的樣品,觀察每年的轉化情況。而2018年的樣品,所選取的柑果原料與今年所選的是同一片地的原料,具備轉化參考的價值;新品準備制作之前,我們對以往的產品回顧,是必備的功課 ;而這次的測試,我們把地點安排在新會,與合作加工廠的技術總監以及在廠里加工的同行、客戶們一起進行評測。
2018年的小青柑,在許多的茶友的反饋中得知,湯感細膩油潤,當年采用布朗茶區高海拔的老樹喬木發酵原料搭配,是個優秀組合;大滇成熟的熟茶發酵工藝,與香氣沉穩以醇味見長這種特質的柑果結合;茶湯表現有厚度和甜度,基礎原料介紹見2018的陳皮日記青柑篇《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》,當年產品口碑甚佳,早已售完。
評測開湯的柑果成品以玻璃罐封存的形式保管放置兩年,開罐取果時,柑香氣撲鼻,玻璃罐封存青柑的香氣溢出較少,青柑內的熟茶得以充分吸附香氣和揮發油,融合度比較高于其他存放方式。來自潮州的柯女士,經營單樅茶,是當地知名評茶師,評價香氣自然純正,茶湯的亮度高,在燈光的折射下,如紅酒般透亮,仔細分辨是醇柑香并非普通青柑呈現較強的檸檬香,配茶的內質豐富耐泡,茶湯協調;加工廠的技術總監對兩年轉化后有薄荷涼的口感表示滿意,強調工藝的合理性,是好青柑茶的必要條件;而一起試茶的海哥,說這款小青柑顛覆了他的認知,詳細的詢問了制作前的產品設計、原料柑果的選用、熟茶搭配的構思、工藝流程的重點;中后段的湯感,大家意外的感受到陳化的香氣。
對,陳香初現,是2018年小青柑目前測試玻璃罐封存的形式保管放置兩年的產品口感。而在2018的陳皮日記青柑篇《優勢互補》一文中,我們也作了產品預測:預期制作后的青柑陳化初期湯感細軟,厚度、滑度得到體驗;陳化后布朗茶的回甘與耐泡度增加,小青柑與熟茶的結合醇化后,更顯馥郁芳香、醇滑可口,滋味悠長。大家可以從當年的文章中翻查對應。當初所放的豪言,在品質和工藝的支持下,終得以驗證。
大滇正氣記于新會
2020年8月15日